往昔房地產交易最常見的糾紛,除買賣價格之外,因資訊不對等所導致房仲業者賺取價差的訴訟案例不在少數,當實價登錄不斷揭露實際交易行情之後,原所普遍存在之「膨風價」神秘面紗已逐漸掀開。


實價登錄效果出現 市場價格回歸正常


在市場長期超額供給之情況下,雖然近年國內外源源不絕的資金不斷投入房地產,不僅房價該跌不跌,甚至還呈現逆勢上漲!自去年61日開徵奢侈稅以及今年81日開始實價登錄,加以稅捐機關加緊查稽房地產交易所得,並且金管會也限縮壽險業對房地產地投資,市場景氣終於逐漸呈現交易遲滯景況。


雖然目前一般所見市價並未明顯下跌,惟在逐月公開累計至相當數量之後,市場真實價格才能逐漸明朗,目前來看,只要再觀察一段期間,市場景氣動向與趨勢大致可以正確掌握,此不論就消費者購屋或政府政策擬訂,皆有可遵循的正確資訊依據供作參考,而不再出現各自解讀的情況。


實價揭露讓買賣雙方購屋漸趨理性


以往縱使購屋者議價技巧再好,仍然可能在賣方漫天開價情況下,購買到物非所值的產品,例如含車位價將建物單價稀釋,公設比偏高的「使用面積」或「受益面積」非但不是權狀登記面積,甚至還隱藏違章建築;此外,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工業住宅或夾層屋,表面上看來總價或單價較低,實際上卻是與法令諸多牴觸之產品,實價揭露之後只要能夠再搭配不動產說明書,認清說明書上記載內容與經紀人誠實告知義務,所有不合法令規範產品,必然原形畢露,而購屋者只要上網查詢「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」所揭露的實價登錄相關資訊,即可進一步的了解各公開物件細節內容。



因此,只要消費者購屋之前勤做功課、貨比十家,就不難掌握市場實際交易價格,就如同美國房屋交易時,買賣雙方經紀人所提供的查訊資料都是一致的一樣,就不會有彼此不信任的問題,甚至縮短認知差距並減少無謂的時間浪費,這不僅是國人期待已久的不動產資訊透明化制度的開端,更是台灣逐漸國際化過程必然要走的一條路。


就以實價登錄之後,一般民眾所最關心的焦點議題,除保守心態冷靜觀察開價與實際交易價差,而導致交易量大幅縮減情況,即可充分了解當前購屋者已逐漸回歸理性發展趨勢;其次,如再就最近幾年買賣移轉變動情況,95年約45萬棟、96年約41萬棟、97年約37萬棟、98年約38萬棟、99年約40萬棟、100年約36萬棟,至101年約32.5萬棟(依1-10271,065棟推算),亦可充分了解當前雖然市場資金仍舊相當充裕,惟在居高思危的風險考量下,消費者漸趨理性購買行為,也是實價登錄另一個實質效應體現。


轉載自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 莊孟翰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東山河特區5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